今天,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在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湘家荡现代农业园举行,庆渔堂代表智慧渔业受邀参加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成果展,庆渔堂董事长沈杰博士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等领导做现场汇报。
胡春华总理一行听取沈杰博士现场报告
庆渔堂“数字渔业产业链协同发展模式”。以智慧养殖服务为“小切口”,驱动渔业产-供-销“大场景”变革。当前,庆渔堂已服务长三角地区超12000户鱼塘,鱼塘总面积超15万亩,浮头死亡率降低至1‰以下,解决缺氧“生死半小时”难题。通过现场监控大屏,用手机可远程操控南京等区域的服务鱼塘,随着增氧、投料按钮的点击,通过实时监控大屏看到近300公里的南京鱼塘,增氧机和投料机开启了工作,鱼儿躁动抢食。
通过自动增氧、自动投料和远程监控等技术,可以让农户睡个安心觉。当前,基于网格化管家服务优势和数字化养殖服务的扎实基础,庆渔堂已叠加投入品管理、尾水治理、绿色金融、供应链等服务,做到“养好鱼”、“治好水”、“卖好鱼”、“吃好鱼”。庆渔堂服务用户的亩产增收达20%左右,品牌品质溢价在10%左右,庆渔堂也已成为国内最优的第三方鱼塘溶解氧闭环服务管理平台。

全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场现场庆渔堂展台
参观领导一行认真听取沈杰博士的汇报,并频频点头,对现场展示的庆渔堂新型种养模式——数字渔场:智能蜂窝池+稻渔循环生态养殖沙盘模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沈杰博士对沙盘模型进行了现场演示,并结合渔业发展现状建言献策。他认为,针对当前“退塘还田”和“养殖尾水治理”推广过程中遇到的农户积极性不高、收入降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可考虑加大智能化陆基蜂窝池养殖的扶持力度,打造无人化“数字渔场”,一是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可以显著提高土地利用率,30平米约等于1亩鱼塘的产量,用更少的农业用地养出更多、更好的鱼,既保障粮食种植,又实现农户增收;二是充分发挥了养殖尾水与稻田的循环生态价值,实现新型渔业养殖模式的可持续绿色生态发展。
数字渔场:智能蜂窝池+稻渔循环生态养殖
据了解,2018年,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每年农历秋分日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的丰收节主题为“庆丰收、感党恩”,这样的主题让沈杰博士感触良多。他表示,庆渔堂的名字来源就是“庆收于渔、创富于民”,而庆渔堂的愿景与使命则是“帮天下百姓养好鱼”,这与本次丰收节的主题不谋而合。
2016年,沈杰博士代表中国牵头制定了全球首部物联网架构国际标准,并获得国际电工委员会最高荣誉——IEC 1906奖,初步完成物联网的国际标准核心工作后,沈杰博士怀着帮助渔民养好鱼的初心与推广物联网技术的使命,带领团队回到家乡创立庆渔堂公司,并先后获得南太湖精英计划、浙江省首批“3030”新农人、浙江省万人计划等数字渔业扶持政策的支持,为公司各项业务的前期探索奠定了重要基础,“没有党和政府的关怀与帮助,就没有庆渔堂今天的成绩,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必定不负韶华、砥砺前行,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向建党一百周年献礼!”